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。80年代初期,日本提出“科技立國”,標志著日本戰后長期以來所
推行的引進、消化、模仿這一“吸收型”科技戰略時代的結束,開始步入以高科技帶動經濟
增長的時代。今天,中國制造正在升級為中國創新,而我國研發創新管理人才的培養極為滯
后。
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,我國研發創新管理的人才培養應如何應對?光環國際在其中承擔著怎
樣的使命?2020年6月,光環國際董事長兼CEO張澤暉先生接受了媒體采訪,詮釋了自
己的答案。以下為采訪實錄。
1.作為一名連續創業者,您如何看待中國科技創新產業?
我原本在國內的一家IT上市公司任職,剛好趕上第一批互聯網創業潮,當時看到中國在教
育行業里面有很多機會,所以就決定做一家教育門戶。在互聯網創業將近兩年的時間里,我
發現中國人做事在規范流程方面存在很多缺陷,雖然大家都很勤奮。
在思考接下來要做什么的時候,我很自然的想到,真正有意義的是如何提升中國IT互聯網
從業者的流程規范能力。所以我從硅谷把當時美國主流的IT項目管理搬回了中國,這是一
個契機,并且我覺得這件事情是很有社會效益的。
在前10年(2001年~2010年),中國無論是民企還是國企,包括上市公司、高科技企業,
在內部的技術管理還是十分的薄弱。剛開始我們的學員都來自外企,國內的大勢還沒有起來。
我非常堅定地看好IT項目管理,我稱之為技術管理。我很熱愛這件事情,而且我認為未來
中國的技術研發實力總歸是要提升的。
從2010年之后,變化開始明顯。在經歷2008年的金融海嘯之后,2010年開始,外企的
學生開始逐漸減少,而且能夠明顯地感覺到,中國企業的研發實力在增長。特別是在2015
年,我國提到了“科技創新產業升級”,隨后在2016年、2017年,我們連續兩年的營收
達到了50%的增長。所以在新三板掛牌敲鐘的時候我說:光環國際跟著中國科技產業共成
長。
中國技術非常的離散,前面有華為、大疆無人機、阿里云等都非常先進,但僅僅上面有幾家
明星公司,下面是一片坍塌。雖然有上千萬的IT程序員,但是技術高度非常低。所以前10
年,中國的IT程序員有很多,但是缺乏IT產品經理。近年來,中國在科技研發有著長足的
進步,這就代表著已經不再需要那么多的低端程序員,社會需求在減少。因此我們搭建了一
個研發人才的金字塔,基座在變小,中層和高層人才卻在不斷地增加。
2.您認為,從制造立國到研發立國,這背后主要的驅動因素是什么?
例如我現在用的vivo手機,我認為它操作系統的優化非常好,比小米和華為都更加人性化。
它從以前的營銷導向型公司,在過去的四、五年時間里,有了一個基因性的轉變,就是在研
發上的大量投入,這樣的公司未來在中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會。同時,還有一個很大的特
點就是,他們所有的手機都是自己工廠生產的,它將制造和研發打通,這是非常強的,代表
了中國的實力。
另外,像大疆無人機也是十分厲害的。美國也有一家無人機公司叫3Drobots,這家公司把
軟件和設計做完了之后,要找中國的公司做智能硬件,等到這一系列過程結束之后,可能中
國的大疆無人機都已經更新兩代了,根本無法和中國的速度相比。
當然這只是很小一批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優勢的企業,在過去10年里開始出現,未來還將會
涌現非常多。
3.在人才結構升級當中,您想扮演什么樣的角色?科技研發服務業的生態是怎么構成的?
我認為我們是科技研發服務業,不是IT培訓??萍佳邪l服務業整體上應該是一個生態。所
謂的科技研發創新指的是,把創新帶到科技研發里面。在國外,innovation指的是科技創
新,而不是創意類的創新,所以我認為我們就是服務“科技研發+創新”這一類。
目前有一些企業在做技術管理培訓,還有一些在做IT培訓。而我們在IT培訓里,只做高端
的技術培訓,即AI大數據、技術管理、IT項目管理、產品經理培訓、敏捷等,例如給華為
做數字化轉型業務,所以我們叫做“技術管理+前沿技術”。
以前我國的IT程序員都是做網站、APP的,但是現在不需要這么多人了,直接使用云計算
平臺就可以。但是在阿里云、釘釘等一些做網校SaaS平臺的公司,所需要的技術含量是相
當高的。這就是我所述的研發人員的金字塔,這在前10年是沒有的。
在中國,科技研發的蓬勃發展,催生著科技研發服務業的繁榮,而科技研發服務業目前在中
國是滯后的,還只是個雛形。
4.光環國際搭建的這種生態,對國家科技研發的加速會有哪些方面具體的幫助?
中國的IT互聯網項目經理,我們大概培養了35%,即1/3是我們培訓的。在2015年互聯
網大潮之后,市場上極度缺乏產品經理,這個職位的年薪甚至漲到了30k。但在過去幾年IT
項目經理始終是處于斷層狀態,在這里面有我們很大的貢獻,彌補了金字塔結構中層的缺失,
成為行業的中堅力量,目前這一類人才正在持續的增長。
5.這個領域會不會比培養底層IT程序員的市場空間更?。?/b>
事實上,中國已經不需要那么多的IT程序員了。以前每個公司都需要做網站的程序員,但
是現在編個小程序都不再需要程序員了,甚至一些程序員的工作都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。所
以程序員這個崗位永遠都不會再是金領崗位,將變成藍領崗位。
中國的研發投入在2019年大概是美國的一半,但是增速要比美國快很多。吳曉波之前提到,
數據顯示,2024年,中國的研發投入將超過美國,這個我是堅信的。這種發展將催生中國
科技研發服務業的繁榮,未來會需要非常多的復合型、交叉學科的人才。
在過去的5~10年的時間里,我們其實是被市場需求推著走的,我們每年定的計劃在年底
的時候都超了。這就說明,中國企業的研發投入越來越大,我覺得這對于光環國際來說是產
業的巨大機會。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戰,倒逼著我國做研發。原來的很多東西是可以買的,例
如手機里面的芯片,但是現在買不了了,只能自己做。這促使中國研發的中堅力量,以及人
才需求被提起,實際上這是政策的風口。在未來10~20年的時間里,會是一個滾滾向前的
趨勢。
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。80年代初期,日本提出“科技立國”,標志著日本戰后長期以來所
推行的引進、消化、模仿這一“吸收型”科技戰略時代的結束,開始步入以高科技帶動經濟
增長的時代。今天,中國制造正在升級為中國創新,而我國研發創新管理人才的培養極為滯
后。
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,我國研發創新管理的人才培養應如何應對?光環國際在其中承擔著怎
樣的使命?2020年6月,光環國際董事長兼CEO張澤暉先生接受了媒體采訪,詮釋了自
己的答案。以下為采訪實錄。
1.作為一名連續創業者,您如何看待中國科技創新產業?
我原本在國內的一家IT上市公司任職,剛好趕上第一批互聯網創業潮,當時看到中國在教
育行業里面有很多機會,所以就決定做一家教育門戶。在互聯網創業將近兩年的時間里,我
發現中國人做事在規范流程方面存在很多缺陷,雖然大家都很勤奮。
在思考接下來要做什么的時候,我很自然的想到,真正有意義的是如何提升中國IT互聯網
從業者的流程規范能力。所以我從硅谷把當時美國主流的IT項目管理搬回了中國,這是一
個契機,并且我覺得這件事情是很有社會效益的。
在前10年(2001年~2010年),中國無論是民企還是國企,包括上市公司、高科技企業,
在內部的技術管理還是十分的薄弱。剛開始我們的學員都來自外企,國內的大勢還沒有起來。
我非常堅定地看好IT項目管理,我稱之為技術管理。我很熱愛這件事情,而且我認為未來
中國的技術研發實力總歸是要提升的。
從2010年之后,變化開始明顯。在經歷2008年的金融海嘯之后,2010年開始,外企的
學生開始逐漸減少,而且能夠明顯地感覺到,中國企業的研發實力在增長。特別是在2015
年,我國提到了“科技創新產業升級”,隨后在2016年、2017年,我們連續兩年的營收
達到了50%的增長。所以在新三板掛牌敲鐘的時候我說:光環國際跟著中國科技產業共成
長。
中國技術非常的離散,前面有華為、大疆無人機、阿里云等都非常先進,但僅僅上面有幾家
明星公司,下面是一片坍塌。雖然有上千萬的IT程序員,但是技術高度非常低。所以前10
年,中國的IT程序員有很多,但是缺乏IT產品經理。近年來,中國在科技研發有著長足的
進步,這就代表著已經不再需要那么多的低端程序員,社會需求在減少。因此我們搭建了一
個研發人才的金字塔,基座在變小,中層和高層人才卻在不斷地增加。
2.您認為,從制造立國到研發立國,這背后主要的驅動因素是什么?
例如我現在用的vivo手機,我認為它操作系統的優化非常好,比小米和華為都更加人性化。
它從以前的營銷導向型公司,在過去的四、五年時間里,有了一個基因性的轉變,就是在研
發上的大量投入,這樣的公司未來在中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會。同時,還有一個很大的特
點就是,他們所有的手機都是自己工廠生產的,它將制造和研發打通,這是非常強的,代表
了中國的實力。
另外,像大疆無人機也是十分厲害的。美國也有一家無人機公司叫3Drobots,這家公司把
軟件和設計做完了之后,要找中國的公司做智能硬件,等到這一系列過程結束之后,可能中
國的大疆無人機都已經更新兩代了,根本無法和中國的速度相比。
當然這只是很小一批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優勢的企業,在過去10年里開始出現,未來還將會
涌現非常多。
3.在人才結構升級當中,您想扮演什么樣的角色?科技研發服務業的生態是怎么構成的?
我認為我們是科技研發服務業,不是IT培訓??萍佳邪l服務業整體上應該是一個生態。所
謂的科技研發創新指的是,把創新帶到科技研發里面。在國外,innovation指的是科技創
新,而不是創意類的創新,所以我認為我們就是服務“科技研發+創新”這一類。
目前有一些企業在做技術管理培訓,還有一些在做IT培訓。而我們在IT培訓里,只做高端
的技術培訓,即AI大數據、技術管理、IT項目管理、產品經理培訓、敏捷等,例如給華為
做數字化轉型業務,所以我們叫做“技術管理+前沿技術”。
以前我國的IT程序員都是做網站、APP的,但是現在不需要這么多人了,直接使用云計算
平臺就可以。但是在阿里云、釘釘等一些做網校SaaS平臺的公司,所需要的技術含量是相
當高的。這就是我所述的研發人員的金字塔,這在前10年是沒有的。
在中國,科技研發的蓬勃發展,催生著科技研發服務業的繁榮,而科技研發服務業目前在中
國是滯后的,還只是個雛形。
4.光環國際搭建的這種生態,對國家科技研發的加速會有哪些方面具體的幫助?
中國的IT互聯網項目經理,我們大概培養了35%,即1/3是我們培訓的。在2015年互聯
網大潮之后,市場上極度缺乏產品經理,這個職位的年薪甚至漲到了30k。但在過去幾年IT
項目經理始終是處于斷層狀態,在這里面有我們很大的貢獻,彌補了金字塔結構中層的缺失,
成為行業的中堅力量,目前這一類人才正在持續的增長。
5.這個領域會不會比培養底層IT程序員的市場空間更小?
事實上,中國已經不需要那么多的IT程序員了。以前每個公司都需要做網站的程序員,但
是現在編個小程序都不再需要程序員了,甚至一些程序員的工作都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。所
以程序員這個崗位永遠都不會再是金領崗位,將變成藍領崗位。
中國的研發投入在2019年大概是美國的一半,但是增速要比美國快很多。吳曉波之前提到,
數據顯示,2024年,中國的研發投入將超過美國,這個我是堅信的。這種發展將催生中國
科技研發服務業的繁榮,未來會需要非常多的復合型、交叉學科的人才。
在過去的5~10年的時間里,我們其實是被市場需求推著走的,我們每年定的計劃在年底
的時候都超了。這就說明,中國企業的研發投入越來越大,我覺得這對于光環國際來說是產
業的巨大機會。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戰,倒逼著我國做研發。原來的很多東西是可以買的,例
如手機里面的芯片,但是現在買不了了,只能自己做。這促使中國研發的中堅力量,以及人
才需求被提起,實際上這是政策的風口。在未來10~20年的時間里,會是一個滾滾向前的
趨勢。